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更新時間:2025-11-06
點擊次數:44
Lexsyg多譜段材料探測實錄之- 鋱玻璃的「硬核」閃爍體基因
在醫療影像、工業檢測等領域,高性能閃爍體材料是實現高精度輻射探測的重要部件。傳統單晶閃爍體雖效率高,但制備成本高昂且尺寸受限。近年來,玻璃閃爍體憑借其可塑性高、成本低等優勢成為研究熱點。巴西圣卡洛斯物理研究所團隊近期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發表重要成果,成功開發出新型鋱摻雜鎵鎢磷酸鹽玻璃(NaPGaW:Tb3?),兼具高密度與優異發光性能,為X射線傳感技術注入新動能。
重要技術
研究團隊采用熔融-淬冷技術制備了不同鋱摻雜濃度(0.5-10 mol%)的玻璃樣品,并通過多種光譜學手段系統表征其性能。其中,X射線激發放射發光(RL)光譜的測量借助了Freiberg Instruments lexsyg research TL/OSL系統,其高靈敏度與快速響應特性為精確解析玻璃的閃爍機制提供了關鍵數據支持。實驗表明,該儀器能夠有效捕捉玻璃在X射線激發下的寬譜發射信號,為優化材料設計提供了直接依據。
重要發現
1. 高密度優勢明顯
1)玻璃密度達3.63-3.72 g/cm3,超越商用Li玻璃閃爍體(2.5 g/cm3),接近NaI:Tl單晶(3.67 g/cm3)。高密度增強了材料與X射線的相互作用,提升探測效率(圖1)。
2)鎢酸根的引入不僅提高密度,還通過降低聲子能量減少非輻射躍遷,增強發光效率。
此項研究不僅為AlN陶瓷的劑量學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更展示了lexsyg research在復雜輻照環境下的高精度檢測能力。未來,該儀器或將成為材料缺陷分析與輻射劑量監測領域的重要工具。
圖1. Tb3?離子能級圖與能量傳遞機制
2. 鋱離子發光可調,能量傳遞機制明確
1)鋱摻雜后,玻璃在紫外(376 nm)和X射線激發下均呈現藍綠雙色發射(圖2)。通過Inokuti-Hirayama模型分析,證實鋱離子間能量傳遞以偶極-偶極相互作用主導,臨界傳遞距離達18 ?。
2)隨著鋱濃度增加,綠/藍光強度比(IG/IB)從2.1升至112,實現從藍到綠的發光顏色漸變,CIE坐標覆蓋(0.26,0.39)-(0.33,0.60),接近商用熒光粉,適用于白光LED領域。
圖2. 不同Tb3?濃度下的光致發光(PL)光譜
3. X射線激發零猝滅,性能穩定
在lexsyg光譜儀測試中,10 mol%高濃度摻雜樣品仍無發光猝滅現象(圖3),表明該玻璃在高劑量輻射下具備優異穩定性,適用于長期輻射監測場景。
圖3. X射線激發下的放射發光光譜
應用前景
此項研究通過lexsyg research等先進工具,不僅驗證了NaPGaW:Tb3?玻璃的閃爍性能,更為其產業化提供了關鍵數據支撐。其高密度、可調發光及抗猝滅特性,使其在以下領域潛力巨大:
1)醫療CT成像:高密度提升X射線吸收率,增強成像分辨率。
2)工業無損檢測:大尺寸玻璃可加工為復雜形狀探測器,適配特殊場景。
3)核輻射監測:耐輻照特性保障設備長期可靠性。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服務電話:
021-34685181
上海市松江區千帆路288弄G60科創云廊3號樓602室
wei.zhu@shuyunsh.com